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从艺术史角度看广东美术新发展
 

  本次“写尽苍生”展览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这是自2018年起,广东美术馆的青年策展人四度入选“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并成功举办展览。

  艺术源于生活。作为宏大艺术构思和创作的基础,写生不仅是一种观察和记录生活的方式,它还可以直观地反映艺术家眼中的人、事、物,为观者提供艺术家独特的注视和观察角度。正如岭南画派大师陈树人所言:“写生乃绘画的基础,能写生然后画中有物。”

  日前,由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写尽苍生——20世纪广东美术家人物写生个案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展期延续至4月6日。本次展览以“写生”为切入点,选择了三位广东美术大家:黄少强、符罗飞、杨之光的人物画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三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写生片段,呈现了20世纪广东近现代美术的发展轨迹以及广东美术家在人物画领域的特殊贡献。

  展览中不仅可以看到馆藏多年未曾展出过的数百件珍贵手稿,还首次对三位艺术家进行对比研究和展示,体现了艺术家们观照社会、生活的角度和立场,展示他们作为广东美术家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以及在美术史上的独特位置和意义。

  “写尽苍生——20世纪广东美术家人物写生个案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

  走近群众的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曾在多次演讲中强调,复兴中国画首先要从人物画入手,因为“人物画最能代表时代,让所有人一看就能明白接受”。要说岭南画派的人物画,一定绕不开一个人——黄少强。

  1900年,黄少强出生在广东南海官窑的小江村。成年后,他师从高剑父学画。注重写生,一直以来都是岭南画派的传统,但与其师傅偏好山水花鸟鱼虫的题材不同,从那时起黄少强就钟情于描绘人物和世态民情。

  后来,他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而随着笔下中式笔墨表现能力和西式造型技巧的日臻成熟和融会贯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黄少强的民间人物画已在画坛独树一帜。

  作为两位岭南画派宗师的入室弟子,黄少强常常在老师的鼓励下外出郊游写生。他曾到广西、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游览祖国河山,但同时也目睹了不少民间疾苦。本次展览的第一单元“写生,中国画的革新之路”,展出的是黄少强在1929年和1932年至1935年间“周游时期”的人物写生作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黄少强“周游时期”的作品在笔法上一改以往体积感较强的渲染烘托画法,转而重用写实主义的线条勾勒,并融入毛笔笔法,以便能快速捕捉人物动态、神情和特点。从题材上看,他作品中描绘得最多的是街头叫卖的小贩、雨天打伞的妇孺、劳作的农民工匠等反映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

  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外,黄少强还活跃于美术教育等相关的社会活动中。他设立了民间画会和民间画馆,培养弟子无数。在展览现场,就有不少早年岭南画派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展示,反映了岭南画学的发展与传承。

  民间纪实的践行者

  与黄少强相比,符罗飞的学艺之路则略显曲折。符罗飞1897年出生于穷苦的渔民家庭,曾辗转漂泊南洋、南京、上海、日本、意大利等地打工和求学。其中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驻留的时间最长,达八年之久。

  策展人吕子华表示,现存能够了解符罗飞在意大利留学期间的作品并不多,他最为人熟知的是来自1938年回国后至40年代中后期绘制大量的针砭时弊的速写。如果把符罗飞这两个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尽管画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从“那不勒斯画派”继承的对现实的关怀,以及用人性的目光去观察和呈现真实的世界,这种精神贯彻了符罗飞不同的创作时期。

  回国以后,符罗飞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民情和百姓生活的作品。在本次展览的第二单元“写生,革命艺术的有力武器”中,展出了符罗飞1940年代的一系列速写作品。这批作品中他最为人熟知的艺术创作风格已达炉火纯青:不因袭中国或西洋的传统技法,从物象出发,融会中西并提炼两者精髓,落笔大胆泼辣,带着犹如野兽嘶吼般的强烈情绪。

  由于当时绘画的条件所限,符罗飞往往随手拿起包装纸、草纸、信封就画。因此在展览中,记者看到了不少尺寸不一的“纸片型”画作。一方面既是艺术家即兴创作时为了方便的顺手之举,同时也是为了照顾世俗偏见和民间顾忌的做法。据了解,符罗飞在描画某一形象时,会注意避开直接观察对象,因此他的写生大多是十几分钟内从侧面快笔急就的,他这种塑像的方法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符罗飞仍然把目光聚焦于普通百姓,但题材转向捕捉群众开会、集体劳动等壮观的大型场景。从这次展出的《补船帆》《机船上的好新手》等作品来看,后期符罗飞画中人物生动形象依然,但笔法上则走向温润平和,色彩也愈见温暖鲜艳。

  杨之光是这次展览三位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1950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跟随徐悲鸿、叶浅予等老师学习绘画,接受了严格的造型基础训练,这让他拥有了非凡的写生能力。而第三单元“写生,生活与创作的纽带”呈现了杨之光的三件代表作——《红日照征途》《矿山新兵》《雪夜送饭》,并通过拆分展示还原这三件作品的创作过程而非仅仅是作品本身,让观众更深切地体会到艺术家写生的方法。主办方表示:“当我们凝视一幅原作的时候,也许会难以想象艺术家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力,而当我们能够为每一张手稿驻足并给予足够的凝视时,也许新的体悟便会由此产生。”

  年轻策展人青睐近现代名家

  本次“写尽苍生”展览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这是自2018年起,广东美术馆的青年策展人四度入选“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并成功举办展览。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本次展出的三位艺术大家在广东乃至全国近现代美术史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在前期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形成的造型能力,塑造的人民朴实、奋斗的精神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等方面,对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他还指出,近年通过观察青年策展人的策展可以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策展人关注近现代的文化名家。

  研究广东近现代美术史,一直是广东美术馆的重要学术方向。王绍强认为,通过本次展览,一方面可以加强对馆藏作品的活化研究,让作品更好走进群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艺术史的角度来重新建构广东美术新的发展与格局。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梁信)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