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呈现出恢复增长的态势,充分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发布会具体情况我们来连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工业充分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
缴翼飞:今天上午这场发布会主要聚焦于我国上半年工业和信息通信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从目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工业充分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在经历3、4月份的疫情冲击之后,5、6月份实现了明显的回升,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一直保持在2016年以来的高位,2021年之前的十年,我国制造业占比是一直保持下滑的,目前回升到了28.8%,在业内很多专家看来,目前制造业占比维持在28%-30%是一个合理区间,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这些体现了我国工业制造业的韧性正在不断增强。
下步重点引导扩大投资消费需求
目前看来,对上半年经济恢复发挥主要作用的就是装备制造业和出口快速反弹。装备制造业对6月份经济恢复的贡献占了7成,尤其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恢复更为明显,随着上海、吉林这些汽车生产重镇恢复正常,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从5月份下降7%,转为6月大幅增长16.2%。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的销售也都体现了明显的回弹情况。另一方面就是工业品的出口也在明显增长。即使经历了疫情冲击,上半年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也只在4月份出现了负增长,之后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同比增长。不过目前工业企业普遍担心的是在下半年全面复工之后,订单能否接续。今天的发布会上也提到了接下来需要重点引导消费和投资来稳定经济大盘,解决需求收缩的问题。所以像汽车、家电这种大型消费从5月末就开始推动新一轮的下乡活动,来挖掘消费潜力。今天工信部负责人也提到了目前正在加快研制出台新一轮的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的延续政策。预计会对下半年的汽车消费形成很强的拉动。
上半年信息通信业发展稳中向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情况,即使上半年整体出现经济下行压力,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7%,电信业务收入增长8.3%,高于GDP增速5.8个百分点,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更是完成了30%以上的增长。而且信息通信业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在扩大内需有着巨大潜力。首先是以5G基站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投资带动性,今天发布会也再次强调了特别是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启动开工。而且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带动线上办公、网络直播、网上外卖、短视频等线上应用蓬勃发展,并不断开发出新的消费场景,推动消费持续扩大升级。
中国美债持仓12年来首度跌破万亿关口
当地时间周一,美国财政部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的美债持仓在今年5月跌至9808亿美元,自2010年5月以来首度跌破万亿美元关口,日本5月末美债余额也下降近60亿美元至12128亿美元。美债吸引力为何下降?我们来连线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
美债下跌导致中国和日本减持
《全球财经连线》:日本、中国等外国美债持有者减持的原因有哪些?
吴照银:最近中国、日本都减持了美国的债券,中国持有美债余额已跌破万亿,很多人问是什么原因。要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理解债券的投资规律。一般来讲,债券收益率上升的时候,债券价格是要下跌的,此时作为投资者应该减持债券。
今年美债大幅下跌,几乎创百年来最大跌幅。债券下跌主要通过债券收益率来看,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计算,今年初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1.5%,到今年6月份最高升至3.5%,目前大概3%,也就是说上半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上升了150个BP,也就是美债出现非常大的跌幅。此外也可以通过美国的国债价格来计算,美国的国债价格从年初的130,到6月底最低跌至114,目前是119,美债价格大幅下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肯定要减持美债,中国、日本等持有大量美债的国家,都在上半年卖出美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于美国的债券有下跌趋势,所以中国、日本都减持美债,是这样的逻辑。
日本减持还有一个原因,今年日本出现大幅贸易逆差,由过去的顺差变成了逆差。今年前5个月,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到大概600亿美元,这是很大幅度的逆差,因此减持美国的债券,增加美元外汇流动性,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问题中国不存在,中国上半年贸易顺差仍然大幅上升,创历史新高,达到3800多亿美元,所以中国不存在由于贸易顺差变逆差而减持美债,中国主要是由于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导致美债下跌趋势而减持美债。
美元地位依然强势
《全球财经连线》:这是否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去美元化”进程已经开启?为什么?
吴照银:在各个国家都减持美债的情况下,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去美元化”,国际储备货币“去美元化”,我倒不这么认为。
目前来看,美元的地位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我们从今年的美元指数走势可以看出来,到目前为止,美元指数今年已经累计上涨了11%、12%,升值速度很快,创20年新高,现在差不多在107、108的水平。今年以来美元大幅升值,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其实是在上升的,所以不能因为中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短期内减持美债,就否定美元的国际地位,我认为不应该这么看。实际上,美元的地位仍然很强,(减持美债)应该是一个短期的投资行为。
港股低开低走
港股主要股指今日集体走弱,截至收盘,恒指跌0.89%,恒生科技指数跌1.48%。
对于港股的分析,我们来连线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温天纳。
近期港股投资者持审慎态度
《全球财经连线》:请为我们解读下今天的盘面。
温天纳:今天港股出现调整,从上周起,港股出现上落的格局,这与全球经济判断、利率走势、经济增长、甚至疫情都有一定关联性。
目前7月份市场在观望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导致投资者在布局上比较审慎。所以在缺乏明确方向的时候,投资者对于市场的判断,买或者卖,也具有不确定性,这也是导致市场呈现整固的主要原因。
需警惕美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
《全球财经连线》:美股近期波动加剧对港股有何影响?在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背景下,港股能否继续展现韧性?
温天纳:全球市场过去数周出现波动,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持不稳定的预期,此前大家担心通胀问题会导致利率不断上扬,其后市场出现不同考量,对于美国经济增长力度究竟多高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不断换来换去。第二,经济增长预期的不确定导致利率摆动存在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美股的波动导致港股出现比较明显的震荡,因为港币跟美元挂钩,美国的货币政策会传导至港股市场,这是需要留意的对市场的一个影响。
从投资者角度看,市场存在观望情绪,即大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趋势,或者复苏力度多强,都不明确,导致市场出现“大上大落”的格局,这与美国的一些经济数据是有一定关联性的。所以我认为目前市场还要等待宏观的经济数据,和微观的企业盈利数据,这两项数据是非常好的认证。另一方面,对于国家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大家抱有期待,因此之前有经济政策支撑的板块表现较好,这些也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领域。所以目前从布局来讲,投资者还是要根据宏观数据、经济因素来做判断。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施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