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集体收涨
今日A股震荡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涨1.55%,深成指涨0.98%,创业板指涨1.44%。
对于A股行情的分析,我们来连线英大证券李大霄。
银行股估值处于低点
《全球财经连线》:请您点评一下今天的行情。今日盘面受哪些因素影响?
李大霄:今天的市场反弹猛烈,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上周五美股大涨,经过连续下调后出现非常好的上扬,全球股市的反攻奠定了很好的外部环境。第二,银行股的下行到今天告一段落,银行股出现止跌企稳反攻的过程,带动整个市场上扬。第三,从上半年整体数据来看,顶住了压力,二季度实现正增长。二季度应该是在经济比较底部的位置,三季度是探底回升的过程,这是比较确定的,这样对整个股票市场有一个比较强有力的支持。
从股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股票市场从4月27日以来,率先探底、率先上行,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从4月27日起涨到3424点,接近20%的涨幅,在全球股市一片大跌的情况下,仍有20%的率先上行,实属不易。从3424点下调到上周五为止的3228点是5.7%的下调,仍属于强势调整。从技术角度来看,从上涨20%,到5.7%的调整,仍然是比较强的,主要是银行股和蓝筹股带动的调整,我认为没有必要恐慌。首先银行股的止跌回稳反攻,奠定了整个大盘的基础。此外银行股从整个估值水平、整体资产质量,和市场对它的低估程度来看,都达到了极致,且与其他各个板块的估值差距也达到极致,终有一天会收缩纠正,今天就是这个纠正的开始,我认为反攻开始了。
在高位要谨慎 处低位要珍惜
《全球财经连线》:近期A股波动率较大,您对投资者有何建议?
李大霄: 首先,投资者要相信常识,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在对银行股这样大的偏见,或者是一致性的抛弃行动,我觉得也未必是正确的。第二个建议,投资要做好人、买好股、得好报,不要买差股票、烂股票、被高估的五类股票。第三个建议,在高位要谨慎,对非常昂贵的股票态度要非常谨慎,对于非常便宜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便宜的股票,可以珍惜。市场就是这样,很多人在追逐非常热门的东西的时候,看似安全,其实非常危险。A股历史上有五个高点和六个低点,这六个低点值得我们珍惜,五个高点值得我们重视和谨慎对待。到现阶段为止,(市场)还是处离开低点不远的状态,处于有一些比较便宜的股票被抛弃的阶段。各个板块之间的估值差距已经达到极致,纠偏的过程也许就开始了。
美股上周五有所反弹
美股三大指数上周五集体收涨,截至收盘,道指涨2.15%,标普500指数涨1.92%,纳指涨1.79%。具体情况我们来连线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驻纽约记者向秀芳。
美联储加息预期左右市场情绪 美股三大指数上周集体收跌
向秀芳:过去一周,美股走势颇为震荡,三大股指周线集体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16%,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 0.93%,纳斯达克指数则下跌了1.57%。
围绕美联储在7月会议上到底会加息多少,市场情绪出现了过山车般的变化。上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大涨9.1%,远高于市场预期,令美联储大举加息100个基点的预期迅速升温。但之后公布的其它数据又释放了不同信号,7月份密歇根大学调查的长期通胀预期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缓解了对于通胀将变得根深蒂固的担忧。再加上几位美联储鹰派官员先后发声,为100个基点的加息预期进行降温,一定程度上又扭转了市场对于美联储激进加息的预期。
银行股拉开财报季序幕 坏账准备金提高凸显经济前景忧虑
另一方面,美国大型银行上周陆续公布业绩报告,正式拉开了美股二季度财报季序幕。在已公布业绩的四家华尔街银行中,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富国银行三家无论营收还是每股盈利都不及市场预期,只有花旗集团取得了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为了应对未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可能出现的衰退,多家银行提高了坏账准备金。比如,摩根大通二季度计提了11.01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并且暂停了股票回购,表明该行对于未来经济前景变得更为保守和谨慎。此外,富国银行计提了5.8亿美元的信贷损失准备金,花旗集团也计提了3.75亿美元的信贷损失准备金。值得一提的是,几家银行都提到,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利率上升有助于提振净利息收入。
市场焦点转向财报表现 高盛警告明年盈利预期或被大幅下调
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FedWatch Tool)显示,目前利率期货市场押注美联储7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70%,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不到30%。经历最新这轮加息预期的调整后,美股企业盈利可能会成为未来一周左右市场走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路孚特的数据,分析师此前预计,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二季度盈利将增长5.6%。但不少分析师提醒,在通胀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供应链仍然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二季度盈利存在下修压力。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师在上周的报告中还提醒,美股明年的盈利预期可能会被大幅下调。接下来这一周,美国银行、高盛、特斯拉、奈飞等多家大型企业将会公布财报,这些企业的盈利情况以及高管的前瞻预测,对于投资者观察美国未来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盈利前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重点关注。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呼吁合作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7月16日闭幕,印尼财政部长英卓华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全球面临粮食安全问题,这需要全球的关注和政策应对。当前全球粮食安全现状如何?应该怎样应对?我们来看看南方财经全媒体特约记者杜晏楠对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高级研究员、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主席Will Martin的采访。
多重扰动因素强化本已严峻的粮食问题
《全球财经连线》:随着农产品价格不断飙升,我们正面临怎样的粮食问题?
Will Martin:价格的上涨并不统一,比如稻米的价格相对平稳,而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不少。乌克兰的小麦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出口量占更大比重,由于俄乌冲突出口受阻,所以对全球小麦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而各国的应对政策又进一步放大了这个冲击,粮食生产者因而获得更高的价格,并因此提高产量。
粮食危机具有阶梯性影响
《全球财经连线》:粮食危机对全球经济有哪些阶梯性影响?
Will Martin:影响很重要,但对于整体世界经济只占很小的比重。我认为能源价格上涨的冲击,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更广泛。当前通胀上升,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工业化国家,需要更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以应对,这将带来更大的宏观政策影响。
粮食问题会在短期内产生巨大冲击
《全球财经连线》:您预计本轮粮食危机将会持续多久?
Will Martin:粮食短缺导致的粮食危机,或粮食获取问题将在短期内造成很大危害,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很严重的问题,未来数年影响都将存在。但是粮食价格冲击,或者一般大宗商品价格冲击,总体而言是相对短暂的。会有这样的时期,2008和2011年两波危机可以证明,2008年的危机主要集中在稻米,2011的危机年主要集中在小麦。总体的趋势是,大宗商品价格大部分时间处于低位,但这种低迷阶段间或被短期、迅速上涨的价格打断,身处其中时感觉过程并不短暂,可能持续数年,但一般预期价格会在几年内回归正常。
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网”兜底
《全球财经连线》:总体而言,对于粮食危机有哪些解决办法?
Will Martin:我认为应对政策需要考虑到,主要是贫穷和弱势群体受到威胁,他们收入的大部分 或者全部都花费在食物上,许多贫穷国家的农民都是粮食净买入群体。所以最重要的是解决粮食获取问题,可通过“社会保障网”确保贫困群体能够获得食物,比如通过类似印度公共配给系统中所使用的某种口粮配给形式,经济学家倾向于这种方式,作为现金转移。挑战在于因为储存和提供口粮配给的成本,难以快速建立这样的系统。
粮食产量基本没有变化,所以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不是生产供应的问题,而是弱势群体能否获得食物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对于粮食价格如何从高位回落,有一句老话这样讲:“高价的解药是高价”。如果能够激励农民提高产量,他们会迅速做出反应。目前的关键点是,高粮价还没有传导到很多国家。这是价格绝缘的一个问题,看起来对单个国家是解决办法,但是这将引发连锁反应,进而进一步推高价格,使得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加艰难,所以对于贫穷和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网”是最重要的。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施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