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美联储7月或再度加息75个基点,连线伦敦:英首相约翰逊被逼下台 英国进入“政治真空”
 

  速览全球市场,聚焦财经热点。

  商务部:下半年汽车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7月7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稳定增加汽车消费有关工作。此外,近日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受一系列利好消息提振,今日A股汽车板块再度掀起涨停潮。那么,接下来汽车市场前景如何?我们来连线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汽车消费呈现明显复苏态势

  《全球财经连线》:汽车消费的复苏,受哪些因素推动?未来还有怎样的潜力?

  崔东树:汽车消费的复苏,主要是受到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和政策推动两方面的影响。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疫情形势相对稳定,汽车消费呈现明显的复苏态势。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强力的促消费政策,尤其是5月23日国常会部署6 方面33 项一揽子政策措施,对行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看到,在国家推出相应刺激政策的同时,各地政府也推出了本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5月份之后汽车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乘用车市场,6月份表现出超强的增长态势。所以我们认为,整体来看,国家采取了强力的促消费措施,未来汽车消费存在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目前在我国,汽车是唯一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的耐用消费品,现在总体的主流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有效满足,汽车消费仍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车的推动,汽车消费将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政策推动下半年汽车市场持续走强

  《全球财经连线》:你如何看下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有望实现怎样的增量?

  崔东树:下半年汽车市场的发展,我们认为总体将呈现持续火爆的局面。按照我们现在的判断,尤其在国家六百亿的车辆购置税减半、促进消费政策的推动下,车市下半年将形成持续旺销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六月份实现了政策进入(执行)期的爆发式增长,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22%,批发同比增长37%,这是极强的表现。随后七、八月份,车市会进入下半年的一个相对平稳期,9月份之后车市会形成一轮爆发式的增长。目前来看,车市价格处于促销相对较大的状态,随着9月份之后车市进一步回暖,价格也会出现小幅回升的态势。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的车市应该是持续走强的态势,目前七、八月份是最佳购车时机。

  从总体增量来看,我们认为今年车市增量应该相较于我们预期的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至少200万台的增长规模,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下半年的销售,应该存在15%到20%以上的同比增长空间,乘用车销售将呈现火爆局面。所以我们认为整个车市增量下半年将取得良好表现,推动全年乘用车市场实现接近10%的正增长,并推动汽车市场实现正增长。

  美联储会议纪要:将采取更强硬立场应对通胀

  美国东部时间7月6日,美联储公布6月会议纪要。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们支持在7月议息会议上加息50或75个基点。纪要还指出,如果通胀压力持续上升,美联储可能会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在通胀持续高企的情况下,美联储是否将继续大码加息?我们来连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杨盼盼。

  市场普遍预期7月加息75个基点

  《全球财经连线》:纪要显示,若通胀压力持续上升,美联储或采取更为鹰派的立场。这是否意味美联储将继续加息75个基点?

  杨盼盼:美联储对于通胀的鹰派表态,实则反映了高通胀的压力,仍是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纪要显示,美联储对于通胀的担忧有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延续了此前俄乌冲突对通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冲击。但纪要中也强调,(俄乌冲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对美国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实际在下降。二是更加关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问题。这一问题会通过产品价格传递到国内,进而影响国内价格水平。三是对于全面通胀的担忧。从这个视角出发,美联储在纪要中提到,下次议息会上加息50或75个基点是合适的。

  从这样的表态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并未排除下次加息50基点的可能性,尽管目前的市场预期更倾向于下次加息75个基点。但是距离下次议息会议还有一段时间,联储仍然需要综合短期的其他经济数据和价格数据来做出最终选择。

  通胀仍是美联储核心关切问题

  《全球财经连线》:美联储激进加息或引发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不断升温。您怎么看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联储为何仍旧猛踩“刹车”?

  杨盼盼:美联储当前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通胀。如果我们分析此次纪要的文本,可以发现和通胀(inflation)一词相关的词频大概出现了90余次。从反复讨论的频率中可以间接看出,通胀仍是美联储当前的核心关切。

  针对这一轮的衰退预期,其实市场从5月份就已经开始交易,到现在7月份,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二季度的数据出炉,包括联储纪要中也提到,总体来说,美国经济呈现企稳态势;也有越来越多的市场观察认为衰退的可能未必会过快到来。同时,现在看到的一些短期的增长或短期指标不如预期,可能并不一定指向大规模衰退。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对于全球经济衰退或增长放缓的担忧在上升。在发达经济体当中,体现为欧洲经济的表现和日本经济的表现可能不尽如人意;新兴经济体也可能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在通胀等基本面因素上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恶化。

  对于联储来说,当前的政策决断是基于对目前经济以及通胀形势的判断,未来政策走向也将继续取决于美国经济后续的走势情况以及通货膨胀的演进。

  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将辞职

  欧洲方面,近日英国政坛备受关注。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7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当天将辞去保守党领导人的职务,但将继续担任首相直到今年秋季。据报道,夏季将举行保守党领导人竞选,新首相将在10月举行的保守党大会上就职。此前,以英国财政大臣和卫生大臣为首的多位英国政府官员已经宣布辞职。有关约翰逊宣布将辞职的情况,我们来听听南方财经全媒体驻伦敦记者师琰的分析。

  约翰逊被逼下台 英国进入“政治真空”

  师琰:今天中午12点半,英国首相约翰逊发表辞职声明,宣布辞去保守党领袖职务,并任命看守内阁直到新领导人到位。

  唐宁街十号门外挤满了驾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媒体的直升机在上空盘旋,铁门之外也挤满民众,都在等着目睹这个历史性的一幕。

  约翰逊在演讲中承认在政治上“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他“为放弃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而悲伤”,但也认为自己是议会政治中“羊群”心态的受害者。他辩解自己拒绝辞职是因为仍想完成选举任务。他感谢了妻子、家人、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最后说,未来是金色的。

  但他缺乏自我反省的演讲引来媒体圈批评,也让一些保守党议员感到不快,认为他这个时候还向议会同僚开枪太不谦逊。

  约翰逊拥有领袖的热情和煽动力,却缺乏自律,不拘小节,喜欢打破规则和惯例。在任三年来一直丑闻缠身,却似乎总有用不完的好运气。现在他的好运在不到48小时内被50多位政府官员辞职击得粉碎。由于目前大多数保守党议员认为约翰逊不应继续担任看守首相,因此他仍面临被提前赶出唐宁街的可能性。

  当前英国面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简单的领导层更迭似乎远不足以让英国重回正轨:在七国集团中通货膨胀率最高,秋季通货膨胀率将达到11%;经常账户赤字激增,英镑暴跌,债务利息成本上升;随着生活成本危机加深,罢工潮已经从铁路工会蔓延到律师和医生等中产阶层。这个国家也面临老龄化危机,福利账单和国家卫生服务负担正在加重。因此无论谁接替约翰逊,面临的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

  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丹克在约翰逊辞职后呼吁必须迅速填补“政治真空”,对商业信心、投资和增长采取行动,以保护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英国政坛“地震”不断的情况下,英国经济前景如何?我们来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

  约翰逊辞职给英国政坛带来考验

  《全球财经连线》:您怎么看待英国政坛近期的变动?后续事态将如何演变?

  崔洪建:尽管约翰逊在第一时间有所坚持,但最终还是在英国政府大批官员辞职的形势下,尤其是保守党内部多位重量级人物公开出面要求约翰逊辞职的压力下,选择放弃。他提出的一个交换条件是在辞去党首的同时,希望保守党能够给予他继续执政到今年秋天的条件。这一条件有一定可行性,除了约翰逊个人想留下更多的政治和政策遗产之外,这段时期也可以帮助保守党内部更好地完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约翰逊辞职对英国政坛会带来一系列影响。首先要看保守党内部经过这次危机后,能否重新形成团结和凝聚力,尤其是接下来在完成权力交接之后,对保守党此前在约翰逊领导下的一些政策做出调整,从而更好适应英国政治已经变化的情况。

  同时还要看英国其他政党和政治势力是否会利用这次机会达到他们的政治目标,包括反对党工党是否会利用这一时机进一步扩大其之前在地方议会选举中对保守党的优势。此外,也要看北爱尔兰和苏格兰两地政府,在此次保守党政府相对虚弱时,是否会重新提出北爱尔兰和苏格兰独立公投问题。

  对于政策面来说,由于仍然是保守党执政,只要能够稳住其执政根基,大体的政策方向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但是在一些领域会出现调整。尤其是针对目前英国面临的比较突出的,比如经济复苏脆弱、通货膨胀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等问题;对外政策方面,在所谓“全球英国”的大目标之下,新的英国政府也会针对约翰逊时期的一些政策偏差做出调整,比如在大国关系中的对美、对俄、对华关系上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英国经济复苏势头或将进一步减弱

  《全球财经连线》:这些变动对英国经济有何影响?怎么看待英国经济的前景?

  崔洪建:近两年内英国经济处于比较疲软的状态。首先,英国尽管在法律程序上完成了脱欧,但在处理和欧盟的关系上还有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到位,包括短期内和欧盟在贸易供应、产业调整方面还面临很大问题;同时为了应对脱欧给经济带来的冲击,约翰逊政府力争开拓一些新市场,一定程度上寻求欧盟的“经济替代”,但这方面进展并不顺利,尤其是英国心心念念想要寻求和美国(建立)新的贸易、投资安排的目标,也尚未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乌冲突产生的外溢效应又使英国经济雪上加霜。最直接的是造成英国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英国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导致英国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所以目前英国经济面临着更加脆弱的环境,尤其是如果保守党政府不能很好地解决自身内部的政治问题,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市场预期的下降,使英国经济未来复苏的势头进一步减弱。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施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