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上半年广东外贸“U”型走势:6月进口出口双正增长,下半年如何捕捉利好因素?
 

  7月19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获悉,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3.91万亿元,增长2.8%。其中,出口2.47万亿元,增长7.3%;进口1.44万亿元,下降4%。

  上半年,广东外贸呈现“U”型增长。一季度,在国内散发疫情、国际海运“缺柜”“涨价”、原料涨价等内外因素作用下,广东外贸进出口数据出现下滑。二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数据实现反弹,体现广东外贸的坚强韧性。

  在受访专家看来,今年上半年零星散发疫情对广东外贸有影响,但随着疫情压力逐渐舒缓,广东外贸的强大韧性支撑起二季度的增长。下半年,广东外贸预计会保持惯性稳定增长,但需平衡好疫情防控和营商环境建设,稳住企业的资金和信心;同时,广东还要“减免缓补退”助企纾困,企业也要培育核心竞争力、拓展多元市场。

  强韧性:二季度表现奠定正增长基础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广东外贸在上半年的确受到了疫情较大影响。例如,广东部分产业上下游环节和长三角产业链紧密,供应链面临不确定性。但白明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到位,压力有所舒缓,更重要的是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外贸企业越来越强,逐渐形成了内生发展动力。

  从贸易结构来看,上半年,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2.13万亿元,增长6.4%,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54.5%,较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长0.3%,占25.9%;保税物流增长4.9%,占1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对此颇为认同。他认为,加工贸易恢复正增长,一方面说明广东的贸易结构优化明显,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广东的营商环境、劳动力效率仍然具有吸引力,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供应链地位优势地位更加明显。

  例如,广东的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实现了增长。上半年,广东出口机电产品1.66万亿元,增长4.8%,占广东出口总值的67.4%,广东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4014.2亿元,增长6.1%,占16.3%。

  “机电产品的国际分工比重最高,其产业链涉及很多国家,中国在这一国际产业链中所占的份额较大。”白明表示,“也正因如此,我们在遭遇疫情等阻断产业链情况时比较好弥补疏漏,某一零部件的采购分布在国内各区域,除了上海,还可以去武汉、浙江、福建等,多种选择造就了我们自身产业链的抗压抗风险能力。”

  从主要贸易伙伴来看,上半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6175.6亿元,增长4.9%,东盟为广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对美国、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8.8%、11%;对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分别下降10.8%、0.9%、4.3%。

  陈万灵认为,今年以来,RCEP协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广东对东盟的贸易进出口还会有空间,因为大幅降低关税后各方都降低了成本,尽管部分产业转移至东南亚,不过从上半年数据看,外资企业仍十分看好中国。

  白明也认为,RCEP最主要的特点是原产地规则累积原则,这有助于降低整个的RCEP区域内贸易门槛。广东需用好RCEP协议优势实现区域紧密合作、在优势产业领域整合一些成员国的产业链,发挥RCEP协议的最大优势。

  受访专家表示,下半年广东外贸预计会保持惯性稳定增长。例如,二季度外贸进出口数据成为研判下半年形势变化的重要参考。6月,广东外贸进口、出口均为正增长,其中出口4412.4亿元,增长11.6%;进口2621.8亿元,增长0.2%。这成为上半年外贸形势重要的转折点。

  “二季度是广东外贸的转折点,2、3月受疫情影响,广东外贸数据下滑比较大,现在4、5、6月外贸进出口数据又回升了。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依然实现了正增长,这足以说明广东外贸的坚强韧性。” 陈万灵说。

  稳预期:政策工具包发力纾困解难

  在受访专家看来,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数据也存在“报复性反弹”因素。一季度的订单压货集中在二季度出口,造成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同时国外通货膨胀因素也影响了数据的最终呈现。

  一些广东外贸企业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广州市润致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发总经理植才凝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公司的订单大部分是长单,超过3个月才交货,现在出的货基本是一季度的订单,所以数据显示出来是正增长。”

  事实上,一些受访企业反映,随着国外通胀带来超前消费暂缓,海外订单也出现了逐渐减弱趋势。当前美国一些港口物流出现阻塞状况,企业回款周期变得更加漫长;海外上半年积压的存货还未销售,影响下半年进口需求等。

  白明认为,下半年外贸风险仍然存在,包括疫情反复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压力、海外市场变动的压力等。“我们的外贸还不能掉以轻心,要把国内外的困难想得更足一些,企业要侧重刚需性产品的出口,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对相关的风险也要做好预案,例如拓展多元市场。”

  陈万灵认为,下半年广东外贸会惯性稳定增长,需要发挥好RCEP积极作用,平衡好疫情防控和营商环境建设,稳住企业的资金和信心。“三季度,广东外贸预计会延续二季度的增长态势,四季度外贸进出口可能因为圣诞节、新年的原因持续回升。”

  植才凝也十分看好下半年的市场情况,“目前我们签的三季度订单同比增长7%,虽然跟今年上半年相比要少一些,但我们认为四季度订单会大幅增长,因为经过几个月,国外通胀的因素逐渐消化,此前海外积压的库存也会消耗掉,海外市场需求又会回升。”

  整体来看,利好因素是今年上半年海运价格、物流运输问题压力得到缓解。7月15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4074.70,比年初历史最高位的5109.60点回落超过20%。

  植才凝透露,国际航运价格从去年最高峰超过1万元人民币,到今年上半年实现普遍下降,例如他们常走的美西航线运费目前是6000多元人民币。同时,当前出口集装箱货柜也比较充足,“之前运力紧张时只能拿到2/3货柜,今年以来,政府全力疏解物流压力,提前放号,让企业先预约,保障企业能够及时拿到所需货柜量。”

  陈万灵表示,广东下半年发展外贸有两个关键,一是看到众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外贸的持续性影响,不可盲目乐观,二是需要抓住外贸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冲风险、把握先机,发挥众多稳外贸的政策工具作用,为外贸企业稳定物流成本、减税降费、出口退税。

  今年4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印发广东金融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和经济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加大对稳外贸稳外资的金融支持力度,随后广东还出台政策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增强跨周期调节。

  在受访企业看来,出口信用保险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应对回款周期长的风险,未来企业期望在出口信保额度和周期方面有更稳定的预期和保障。

  此外,出口退税、稳岗补贴等助企纾困措施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帮助。“提交完退税申请,一周之内就能收到退税金额,同时,我们也收到了稳岗补贴,最高的补贴超过10万元。”植才凝说。

  白明则建议,在使用金融工具纾困帮扶企业时,需要平衡好企业自主的商业行为与政府支持的公共行为,二者能够有效结合,避免过度转嫁风险。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柳宁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关闭窗口】